一、专业简介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属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0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40%,博士学历教师65%以上,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水平高,依托省重点实验室“高原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效应”开展科研工作,目前拥有3个科研团队。专业下设3个专业实验室,并与4家省内知名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课程设置在保证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规范性的同时突出青藏高原区域生态保护特色。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的环境生态工程专业2024年正式招生。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三个重大”和“三个更加重要”生态保护要求,培养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可持续发展理念,并愿意为社会服务;熟悉行业技术规范及标准,具备生态调查分析与环境监测、生态工程设计与污染治理、生态规划设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高水平综合专业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和系统思维,具备解决复杂生态环境问题的高水平工程设计能力;具备较强的表达、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并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适应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立足“三个最大”和“三个更加重要”生态保护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和学科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系统掌握环境科学、生态学和环境工程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在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环境治理及修复、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与评价、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生态工程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管理咨询、宣传教育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工程知识:掌握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环境科学、生态学与工程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复杂环境生态工程问题的知识储备。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环境科学、生态学和工程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正确描述环境生态工程问题;能够通过中外文文献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等基本方法,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寻求解决环境生态工程问题的多种可行方案,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不同环境生态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生态等因素;具有一定开展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能够分析复杂的环境生态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4.研究: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不同的环境生态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具备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环境生态问题,利用新理论、新技术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实时追踪环境生态监测、评价、规划、管理、技术方法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思想、新举措。
6.工程与社会:了解与环境生态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能够基于环境生态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分析和评价环境生态方面的工程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工程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环境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等,使学生懂得团队的重要性以及各种角色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协调意识,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环境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四级水平,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环境生态工程领域的工程管理原理、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情景中应用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与交叉学科
主干学科: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
交叉学科:0713生态学
五、专业核心课程
环境生态工程、生态水文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城市生态规划、生态工程学、生态监测与评价、生态模拟、生态修复工程、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方法与技术、流域污染控制与管理。
六、学制
学制四年
七、授予学位及毕业总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总学分:167